里秀楼位于三饶镇南联村,背倚天马山,面临大池塘,山明水秀,与其他土楼相比较,其独特之处是,整座楼外围墙皆是贝灰和河沙混合夯筑而成,故俗称“灰楼”。明清时期,饶平土楼多以夯土为墙,唯里秀楼以贝灰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坚固耐久程度居全县土楼之最。
2004年,拉萨布达拉宫修复工程总设计师李先生和国家文化研究执行院院长董先生慕名莅临考察,对“灰楼”大加赞赏,李先生说:“三饶是一个古建筑城,就以灰楼的墙体来说,采用贝灰和河沙夯打的墙体,它的坚固性和耐久性超过混凝土结构的十倍,国内罕见,真了不起!”他们还专门带去墙体样本回京化验,作进一步的研究。“灰楼”于清乾隆癸未年(1763年),由丘诚实之第九代裔孙创建,距今250年,历经风雨剥蚀、地震战乱,灰墙依然完好美观。
“灰楼”坐南向北,圆柱形,全楼周长183.6米,楼高10.75米,深18.5米,后宽5米,前宽2.2米,楼墙基宽0.65—0.45米,总面积3019平方米。三层楼,三进式,以木雕屏风为进界,间深17米,有住房32套,楼内埕直径25米,均以鹅卵石铺筑,内埕中有水井两口。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楼门以规格石垒拱而成,石匾镌刻“里秀楼”三个大字,门楹联云:“里仁绍古风,质朴恬安,永洽和亲隆泰运;秀气翻新彩,文明焕发,思兴礼让固石邦。”正对大门是祠堂,堂联曰:“长镇溪山开泰运;移兴唐宗保石邦。”祠内木雕、泥塑,精致美观。
该楼历代科甲绵绵,人才辈出。宽敞的外埕上竖石旌旗台二座,褒奖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科乡试中第十四名举人邱乘时和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科乡试中第二十七名举人邱开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该楼曾多次被汕头市政府和饶平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